时间:2021-03-02 13:34:31 :马哈蒂尔重审中国投资?BBC:他不会拿石头砸自己脚 | 浏览量:35808
金亚洲这世上最憋屈的,是越爱越远的人和越等越大的雨锌价短期上涨可期
跟群众多讲讲家常话(一线行走)
让身边人讲身边事,把理论宣讲搬到“田间地头”,把“书面语”转化成“家常话”
一盆炭火,一杯热茶,众人在屋场内围坐几圈。4位“百姓名嘴”一边烤着火,一边围炉开讲。在湖南长沙市天心区暮云新村采访,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微宣讲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操着一口地道的长沙方言,“中国好人”汤俊杰正在给大家讲“每个人都了不起”。他回忆自己抗疫期间采摘自种蔬菜150余公斤、发动乡邻募集口罩1.6万余个,送到一线的故事。这个言语之间透着乐观的长沙小伙是一名残疾人,戴着一双义肢,在志愿服务路上已经走了8年。
炭火越燃越旺,宣讲渐入佳境。“全国最美志愿者”杨仕泉讲述雷锋精神如何薪火相传,“湖南最美乡村医生”颜新艳分享自己扎根江心洲岛8年守护居民健康的经历……说到动情之处,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。
中央的政策精神如何更好浸润人心,和群众切身利益最相关的话题怎样为人熟知,一直都是基层理论宣讲的一大难题。
讲得高高在上,普通群众听不懂;讲得千篇一律,老百姓也不爱听。像长沙这样,让身边人讲身边事,把理论宣讲搬到“田间地头”的有益探索着实可资借鉴。
从2020年开始,长沙推出微宣讲品牌“就认这个理”,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、活泼互动的形式、三湘巨变的画面,打通理论与普通群众之间的隔阂。如今,长沙市已经构建起了一支覆盖市县乡村,拥有特色宣讲团200多个、基层宣讲骨干1000多名、“百姓名嘴”3000多人的四级理论宣讲队伍。
“群众需要什么,就讲什么。”把道理糅进身边那些闪闪发光的典型故事里,拉近理论与普通人的距离,让群众爱听;通过精巧的设计、丰富的形式,让宣讲内容好听。在农村,就要讲好乡村振兴的故事,在企业,就多着墨于高质量发展;讲家风,就请来最美家庭出场,讲劳动教育就邀请全国劳模分享。
让群众听得到、听得进,这样既打通了基层理论宣讲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解开了基层群众的思想疙瘩。
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,每天都有许多暖心的故事,可供理论宣讲的鲜活素材很多,但要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,还需要多用群众语言,把“书面语”转化成“家常话”,我们的宣讲才能接地气、进人心。
(作者为本报湖南分社记者)
栏目投稿邮箱:yxxz8494@163.com
何 勇
优质高效的刑检工作应该做到“三无”:无错捕(没有捕后撤案和无罪不起诉)、无错诉(无撤回起诉和判无罪)、无抗诉(判决采纳起诉意见)。
人们喜欢用“江湖气”形容这座城市,帆樯林立的码头、铿锵有力的号子、匆匆讨生活的脚步声……烟波浩渺之下,是“万家灯火彻宵明”的盛景。